2021年半導體企業面臨著兩大難題,一是產能,二是人才。關于人才方面的介紹目前比較少,剛好周末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小型的半導體企業沙龍,參與的有今年剛創辦的半導體初創企業創始人,也有經營多年正在走IPO流程的半導體企業,他們在今年都有一個痛點問題沒有解決,那就是人才。
比如有企業在分享的時候說,今年校招的時候,知名的電子院校的微電子專業畢業生,如果是本科生的話,沒有20萬一年是不會有人搭理的;如果是碩士研究生的話,沒有40萬一年,他們看到不會看一下。
但就算是這樣高薪招的所謂“人才”到企業后,一般前面3到6個月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,因為學校的畢業生主要具備的是理論思維,而企業需要的是工程思維,兩者還是存在一定差別的;另外,還會造成一種企業內的不和諧,因為很多工作多年的員工可能都沒有這些新招的員工工資高。很多公司為了平衡這個事情,頭痛不已。
為何今年的行情這么好?
半導體行業在國內的發展其實并沒有多少年,之前這個行業并不受重視,集成電路專業成為一級學科也還是去年才有的事情。此前半導體相關專業的畢業生,優秀的一般都轉行到其他收入更好的行業了,比如互聯網,金融等等。
因為相比那些行業,半導體行業仍然屬于制造業,而國內的半導體技術在全球來看并不算尖端,收入自然也就那樣。因此,30歲左右的IC設計工程師幾乎沒有。也就是說,在國內半導體行業的人才其實是斷層了。
要不是這一次資本的大量涌入,半導體行業的人才斷層現象可能會更加明顯。而正是由于資本的大量涌入,讓很多的半導體企業開始不差錢了,在市面上到處尋找人才,有經驗的,能做事的人才開始在市場上走俏。當這些人才被挖得差不多之后,又開始了高校的新一輪搶人大戰,從而將薪資推得這么高。
另外一個就是需求的增多, 公開數據顯示,我國2020年共新增超過2萬家半導體相關企業(全部企業狀態),增速達32%,總量為2019年的1.3倍。同時,隨著5G的普及和汽車行業對上游芯片需求的增長,2021年國內半導體企業數量也將進一步增長。
快速增長的企業數量,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在同步遞增,據招聘企業公布的信息顯示,集成電路/半導體行業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招聘量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了65.3%和22.2%。
據《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(2019-2020年版)》顯示,按當前產業發展態勢及對應人均產值推算,到2022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.45萬人左右,其中設計業為27.04萬人,制造業為26.43萬人,封裝測試為20.98萬人。
但就目前行業內的普遍共識來看,基本可以滿足的相關人才僅為40萬左右,人才缺口達到了30萬之巨,隨著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的增多,這一缺口還會繼續擴大。
半導體企業怎么辦?
更高的薪資,對員工來說意味著收入更高,但對企業來說,意味著成本更高,特別是對創業企業來說。白澤半導體是一家今年才成立的做定制MCU的半導體企業,其CEO戴峰表示,他們今年的支出主要有兩大方面,一是產能,二就是人才。“但我們是一家初創公司,那么高的薪資,我們肯定是比較難負擔的,因此,我們的策略是降低一些薪資,給予一部分的股權。還有就是跟學校合作,定點培養一些新人。”
股權這個東西看起來是很美好,但真正能夠守到能套現那一刻的人并不多,不說公司能不能做到上市,就說員工本人能不能扛住外面的誘惑,堅持在公司做下去,都很難。因此,有的人才并不認股權,只想把能拿到手的拿到再說。
總結
總的來說,有資本進入半導體行業,讓半導體行業更受關注,半導體企業可以給得出高工資,和股份,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進入這個行業,總是一件好事情。希望國內的半導體行業越來越繁榮,企業收入更高,從業人員的生活更美好。
來源:電子發燒友網?作者:程文智